
∎ 基本注意事項:
以下是基本配備,一定要有的,才能保障自己與其他用路人的安全哦。
☑ 安全帽
☑ 夜間騎乘或照明燈
☑ 隨身攜帶備胎及工具

∎ 車輛行前檢查:
☑ 剎車
☑ 輪胎
☑ 螺絲、快拆
☑ 貨架上物品

∎ 騎乘安全注意事項:
騎車時,
✘ 嚴禁聽戴耳機
✘ 嚴禁在單車上安裝音響
░ 兩指請輕微放在煞車拉桿上
░ 大型車輛從身邊通過,穩住把手,雙腿夾住坐墊,重心往右邊移動(大型車輛通過會有風壓,重心往右可以抵銷掉風壓)
∎ 雨天騎乘:
在騎乘時盡量避免坑洞,例如水溝蓋、砂石或是窟窿等等,如果無法避免的話手先請減速,並保持車輪與路面「垂直」通過,避免踩踏,讓單車自然滑行過後再繼續踩踏,否則非常容易摔車。
∎ 姿勢校正:
騎行姿勢如果不正確,不僅會讓你騎得不舒服,更會給你的身體帶來傷害。所以對於新手來說,必須要學習、了解正確的騎行姿勢,大致上來說共分六大類。
1、坐墊角度
最輕易調整的就是坐墊角度。坐墊角度大部分要保持水平,用目視可能不太準確,所以可以先拿一把長尺放在坐墊上,再用眼睛目測,這樣就容易多了。如果調成水平會陰部位感到有壓迫,坐墊鼻頭可以往下調整一點,如果覺得屁股一直往前滑,可以把坐墊朝水平或往上微翹,每個人的的身體結構不一樣所以調整的位置都略有不同。
2、坐墊高度
坐墊的高度是單車設定中最重要的一環,尤其與膝蓋傷害、踏踩出力息息相關。坐墊太高的話膝蓋容易受傷,而且重心太高也容易產生意外;太低的話腳踏踩不出力量,長期用不正確的姿勢踩踏也會對膝蓋與腿部產生不好的影響。唯有正確的坐墊高度才能真正發揮出應有的踩踏效率,而且還能修飾腿型喔!
3、車把的高度
調整車把的高度、長度,主要是為了調整體重壓在單車上時的配重,同時也會影響操控的靈活度。正常騎行時,我們應該將身體的重量按比例分配像是坐墊50、踏板25、手把25,因為如果手把高度過高會照成骨盆壓力大,久了會出問題,反之過低手部和肩膀壓力過大也會不好。
4、剎把的角度
騎車前一定要先學會停下車,也就是剎車。這是安全騎乘的第一步。剎車把手的角度當然也就扮演關鍵性的角色。剎車把手一般可以先設定在35-45°之間,讓騎乘時,手背與前臂可以打平為準。如果手背與前臂間的角度上彎或下彎太多,都表示把手的角度不對,得重新調整。
正確的剎車把手角度可以讓手臂、手掌的肌肉最舒服,而且能最快速地施力與反應。記住,學會剎車,是安全騎車的第一步。 一定要將剎車把手放在最好、最對、最自然的位置,這樣遇到意外時才能將受傷幾率降到最低。
5、剎車把手位置
剎車把手的角度對了還不夠,手指是否能正確地控制手把也是關鍵。現在的自行車零件多以歐美人的體型作標準,因此對東方人來說,尺寸上往往大了一號,也因此不是那麼得合適。還好,現在的剎車把手大多有很寬廣的調整空間。所以只要請店家老闆將剎把的位置依照你的手掌大小、手指長度作調整,基本上食指與中指的第二節要可以穩穩地放在剎把上才算及格,這樣真正遇到危險時,剎車才夠快夠有力。
6、車把寬度
車把的寬度大概要比肩膀再寬一些些,至少要與肩膀同寬,這樣操控時才會靈巧有力,而且胸部肌肉自然舒展,可以呼吸得很順暢。 太窄的車把寬度會讓轉彎時礙手礙腳,既影響操控也危險,而且也沒法大口呼吸。但過寬的車把寬度也不好,操作起來會像在開卡車,上半身也容易太前傾,徒增氣力,還增加腰部的負擔。
以上這些就是今天小編教大家的幾個小撇步,希望能夠讓單車新手們免除一些困擾與麻煩哦。